博库网图书批发平台

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

神洞悉百年创新史的内核,工匠精是一种信仰,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领衔翻译!《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 批发价 ¥0 (?)
  • 作者(美)亚力克·福奇|译者:陈
  • 出版社:浙江人民
  • 书号9787213063923
  • 类别:人力资源/行政管理
  • 页数:225
  • 开本:16开
  • 出版日期:2014-12-01
  • 购买数量
  • 版次印次:第1 版 第1 次印刷


作者简介

   亚力克·福奇,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英语专业。畅销书作家。《滚石》杂志特约编辑,《人物》杂志资深撰稿人。投资研究公司Brookside Research LLC创始人。



内容提要

   亚力克·福奇编著的《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 的重要力量》给我们分享了美国历史上知名的工匠们 的故事。书中精彩的案例 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工匠,并揭示了美国的 工匠们如何影响了整 个国家的产业和社会环境,以及未来他们将扮演怎样 的角色。从历史上看, 美国的工匠们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 搏的劲头,搞出了 足以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本杰明·富兰克林、 伊莱·惠特尼、塞勒 斯·麦考密克、萨缪尔·摩尔斯、查尔斯·古德伊尔 、托马斯·爱迪生和怀 特兄弟都是美国工匠的杰出代表。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深入阐述工匠精神的作品。在移动互联网、创新成为年轻人口中热词的今天,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反映出人们对“创造”的渴望。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作者通过对美国工匠精神发展史的梳理,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本书中,作者从美国的**位工匠富兰克林开始,讲述了工匠精神在美国是如何从萌芽走向爱迪生时代的高峰,如何随着工业的发展陷入低谷,又如何凭借新一代工匠得到复兴的。在作者笔下,工匠精神摆脱了人们心中的固有形象,成为当之无愧的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
    本书作者认为,百年来,工匠精神如同一台不知休止的发动机,引领着美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它塑造着这个国度,成为其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正因如此,在如今的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工匠精神、更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精彩页

   最好的接收器和不实用的电话机 爱迪生在西联电报公司工作时使用的电报机是通 过电线连接并运用 一系列顿点和连接号来实现通信的。1870年年初,电 报公司开始寻求能 够通过电报线传输更大信息量的新技术。其中一项令 人感兴趣的发明叫 作“谐波电报”,又称“声波电报”,它内部有许多 震动簧片,可以同一时 间完成多重信息的传递。在1875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 ,爱迪生都在尝试 改进他自己的声波传输系统。 爱迪生认识住在仅几百千米外的波士顿的亚历山 大·贝尔,此时的贝 尔正废寝忘食地钻研声波电报的实验。而爱迪生则像 其他人一样认为电 话机的商业潜力是十分有限的。贝尔是一名教聋哑人 的老师,因此他专 注于研究一些能够帮助聋哑人沟通交流的机械设备。 贝尔的父亲同样从 事聋哑人教育,他发明了一套哑语,利用口型和手势 进行交流。而贝尔 还是沿着爱迪生的足迹不断改进声波电报。 当贝尔在费城万国博览会上展示了自己新发明的 电话机之后,爱迪生 无法再忽视它了。1876年6月25日,贝尔用他的电话 机与英国物理学家 威廉·汤姆逊(William Thomson)和巴西国王多姆 ·佩德罗(Dom Pedro) 演示了短距离的通话,这一事件被广泛报道。7月初 ,爱迪生开始了自己 的电话机实验。早在一年前,他就已经开始尝试改进 菲利普·赖斯(Philipp Reis)发明的电话原型机了。他的想法是通过调整电 流和电阻来影响波动 传输,从而改进和提升打电话时声音的音量和音调。 与爱迪生的工匠生涯发展息息相关的另一个重要 事件是1876年春天, 他将自己的工作室和家搬到了位于新泽西的门罗公园 ,这是一个纽瓦克 南32千米的农业社区。那个时期的门罗公园更具田园 风情,但它紧邻宾 夕法尼亚州铁路,又处在曼哈顿和费城中间,交通便 捷,生活方便。 门罗公园面积约13公顷,这里有爱迪生的家和一 幢两层的实验楼, 这幢楼有30米长9米宽,在爱迪生哥哥萨缪尔监督下 建成。二楼那个能 够俯瞰整个奶牛牧场的阳台是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做 实验的地方,这里 覆盖一整面墙的架子上摆放着至少2500瓶化学试剂。 房间的角落里塞着 一张小小的工作桌,这就是爱迪生的办公室。一楼是 车间,几乎被一个 大型蒸汽机填满,其他地方放着被爱迪生和他的助手 们早先发明和原型 机,他们常常从那里拆零件下来用。 在门罗公园的日子里,爱迪生终于可以按照自己 的兴趣进行发明, 用一种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激发灵感、挖掘潜能的方 式进行工作了。他 的工作方式较之前有了很大进步,变得更加成熟,因 为之前在电报行业里, 驱动爱迪生发明的不是他自己的创造兴趣而是那些赞 助商们的商业兴趣。 在门罗公园,爱迪生用真正的工匠模式来开展自 己的项目。他喜欢 在同一时间从事多项发明创造。身边总是围着朋友和 学生的爱迪生每天 都会从这个项目跳到另一个项目,检查他派给雇员们 的工作并提出技术 上改进的建议。仅仅是1877年一年,爱迪生的实验室 就进行了包括电话 机的多种改良机型、电笔、油印机、声音测量仪、若 干化学实验在内的 多个项目。早期白炽灯的雏形也是在此时诞生的,只 可惜在亮了短短几 秒钟后,它就被爱迪生扔到了一边。 在外人看来,爱迪生的实验缺乏方向性和目的性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 他才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并通过实验创造 出可行的、市场需 要的产品。爱迪生非常相信巧合在发现新事物中的作 用,并且认为发现 虽然不同于发明,但也十分重要。“发现和发明是不 同的,我不喜欢把这 两者混淆起来,”他曾经说,“发现或多或少依靠巧 合。一个人要去赶火 车,走着走着他的脚踢到了什么,然后发现地上竟然 有一个金手镯。这 是他的发现,不是他的发明,他是准备去赶火车的, 并不是去找金手镯的, 但他发现了巨大的价值。” 尽管爱迪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商业价 值和科学发现对他而 言同等重要,但他进行发明创造的方法包含了很多其 他科学家也会用到的 方法,这些科学家在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往往会对 自己的理论研究很 多年。 然而,爱迪生还是感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这 使他无法专注于自 己喜欢的创造方式。 迫于外界对贝尔电话持续关注带来的压力,爱迪 生不得不重新审视 之前自己眼中的“简单的科学小玩具”。尽管爱迪生 并不是研发电话的理 想人选,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几乎失聪了,但他还是 坚持研究。1877年, 爱迪生积极地研究如何改良贝尔电话最薄弱的部分— —它的信号传输。 在贝尔设计的信号传输中,人说话的声波使一个磁片 震动从而产生电流, 经过电线传导,在接收器中再被转换为声波。 尽管对电话本身没有兴趣,但受争强好胜的本能 驱使,爱迪生发誓要 做出比贝尔电话更好的电话。除了对贝尔电话的传送 器提出批评,他还指 出了信号接收器的缺点:糟糕的整流电使其无法被运 用于长距离通话。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爱迪生一直潜心于一系列与 电话有关系的实验。 经过多次实验,他发现碳能够很好地解决直流电阻问 题。1876年12月, 他试着用石墨和阿肯色河的白石头做成的电阻媒介代 替贝尔电话中的磁 铁。他最终敲定并在之后取得专利的设计是碳质电阻 ,这种电阻是将锡 纸包裹的蜡纸薄膜压在涂满石墨粉的硬橡胶圆盘上制 成的。这种设备提 供了足够的柔软度和敏感度来应对不同的高音低音, 从而更准确地将复 杂多变的人声重现。 1877年年末,西联电报公司发布官方声明称这种 电话是继贝尔公 司的私人电话开始销售之后,对其电报业务的真正威 胁。很快地,它的 一家拥有30万美元资产,名叫美国通信电话公司 (American Speaking Telephone Company)的子公司成立了。这家公司买 断了能买到的所有与 电话有关的专利,其中包括爱迪生发明的能够清晰响 亮地传递声音的碳 粉传送器。爱迪生的传送器的质量太好,以至于贝尔 公司差一点放弃了 电话业务,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位默默无闻的发明 家埃米尔·伯林纳 (Emile Berliner),他运用与爱迪生发现的相似的 科学原理设计出了自己 的电话信号传送设备。 1878年9月,贝尔电话公司将西联电报公司告上 法庭,指控后者盗 取了其电话传送器技术。诉讼持续了近一年,最后的 结果是电报行业的 龙头公司同意关闭刚刚兴起的电话领域中的所有业务 ,并用免收现有电 话线及电话机的租金的条件从贝尔电话公司那里换来 了20%的专利税, 总额高达350万美元。这次交换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贝尔公司从此垄断 了全美国的电话业务。 P75-79